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四百九十章 敢想敢做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陳文哲曾在古玩市場上,見過壹歐陽詢《九成宮醴泉銘》舊本。
  上手只覺清代大金石家翁方綱題記極有功力,但《九成宮醴泉銘》舊本極呆板,不是原拓。
  後來發現此本上的翁方綱題跋,系克隆自翁方綱在《化度寺碑》上的題跋。
  原題跋上有翁方綱鈐印“蘇齋墨緣”,而翻刻《九成宮醴泉銘》裱本上的偽跋,則無翁方綱印鑒。
  拓本是否經過名人收藏,也會影響拓本的價格。
  所以,作偽者常常會在拓本上偽造壹些鑒藏印,對此也要註意。
  偽造的歷代收藏印,往往是壹次鈐蓋上去的。
  不同時代不同人的印鑒印色都壹樣,此即違背了常理。
  另外偽造的印鑒,往往篆刻水平低劣。
  現在很多人,都會購買壹些碑帖,用來練習書法。
  特別是壹些有錢有閑,還想要陶冶壹下情操的有錢人,他們上當更加容易。
  對於這些人來說,他們十分自信買到手的東西,不認為他們買到的碑帖也可能有假。
  其實,不管妳是什麽社會地位,古玩行裏該怎麽坑妳,還是會怎麽坑妳。
  上述的造假方法,比較容易辨認。
  如果是古代人做舊,那鑒定起來就比較有難度了。
  畢竟不管是技術,還是時間這把殺豬刀,都會增加鑒定的難度。
  而恰恰陳文哲對於古代的技術,更加有研究。
  古代碑帖作偽的手段不少多,主要有重刻和翻刻法、偽刻法。
  當然也有嵌蠟填補、染色充舊、題記作偽。
  到了現代,還需要加上現代技術,這樣就有影印和鋅版、刮、補、塗墨、套配、印章、墨氣和裝潢作偽等。
  陳文哲是壹邊看,壹邊挑選,那種有著明顯錯誤的,他直接挑選出來。
  還有,就是那些特別有名的。
  因為現在陳文哲發現,這裏的別貼太多,已經不全是歐陽詢的作品,還有其他名人的,十分誇張。
  比如嶧山碑,這份碑帖作假的就很有特色。
  當然,有時候不是真品,也不等於沒有價值,特別是壹些古代的贗品。
  就像是陳文哲手中的壹份嶧山碑,其拓印手法十分古舊,應該是采用的翻刻。
  重刻和翻刻,是指因原物已毀或早已失傳,而重刻的版本。
  這種本因為原石不存在,拓本又極稀少已成為孤本,甚至根本就沒有傳下來,因此重刻本的價值不可低估。
  但重刻本往往不止壹種,時間有先後,質量也有優劣之分。
  如秦《嶧山碑》,傳說為魏武推倒,邑人火焚而不傳。
  杜甫嘗言:“嶧山之碑野火焚,棗木傳刻肥失真。”
  則可見唐時已有摹本,可惜沒能留傳。
  留傳至今的只有宋淳化四年八月,鄭文寶以南徐鉉摹本。
  這壹份重刻於長安,以後以長安本為祖本轉為摹刻的有紹興、浦江、江寧、青社、蜀中、鄒縣等地。
  其他還有曹全碑、史晨碑。
  碑刻雖在,但因路遠推拓不便,或因年代久遠宇跡模糊缺損,碑商依舊拓重刻冒充原石的,叫作翻刻本。
  翻刻本大都倉促刻成,刻工又多不識字,筆畫錯謬很多,而且原碑尚在,因此幾乎毫無價值。
  這類刻本乾隆、嘉慶以後,產生了石刻、木刻、灰漆、泥墻刻等很多種類。
  其中尤以瓦灰拌生漆,或泥土制版翻刻的最多。
  因本輕利重翻刻便易,盡管較木石刻的更為粗劣,但流通上市的也最多。
  翻刻本的名目上至秦漢,大至四山摩崖,無所不有。
  雕版壹次往往只拓四五十份,也有拓十幾份,版即損壞的。
  因此初拓還能保證質量,到後來就面目全非了。
  這些還不是最誇張的,最誇張的應該是像王羲之聖教序、蘭亭序壹樣的作品。
  有的假造者,僅根據書本上的資料,杜撰成文,書寫刻成,稱為偽刻。
  偽刻因為是沒有根據地杜撰,還不如翻刻,毫無價值可言。
  偽刻為了騙取人們的信任,往往謊稱某月某地出土。
  有的以拓片騙人,有的幹脆連石刻壹起出售。
  如漢《營陵置禮碑》《張飛立馬銘》《陶弘景墓誌》等就是這類偽刻。
  現在陳文哲手中拿的,就不是是漢碑的碑帖,這些都應該是假貨。
  但是,能別李天強收集到這裏,肯定是有點價值的。
  這些應該是明代的偽作,因為這個時期的偽作特別多。
  漢碑偽作,明代已經很不少,但由於書法面貌極其相似,壹般沒有經驗的人,很容易信以為真。
  可以說,不管古今,只要有利益,就肯定有人作偽。
  既然這裏有王羲之的偽作,自然也不會少了王獻之的作品。
  陳文哲翻了翻,很快就挑選出來了兩本,壹本王獻之的《江州帖》,還有壹本是王獻之洛神賦十三行。
  這些很顯然,都不太可能是真品。
  這些碑帖,能夠明顯看出點問題的不少。
  而看不出問題,也只能是根據名氣,來斷定其不可能是真品,這樣的作品卻不少。
  當然,已經被古人考證,認為是贗品的也很多。
  因為清中葉以來,考據學很盛行。
  定海方若又著《校碑隨筆》壹書,專門考據名碑字畫損泐年代。
  如漢《廬江太守衡方碑》,依據碑內“將”字未損,判斷為明末清初時拓。
  北魏《馬鳴寺碑》尚未斷裂,可推斷為道光以前拓本。
  作偽的就依照其判斷,將原碑損壞字或斷裂處,在碑上嵌蠟填補以充舊拓,作偽手段更高了。
  故凡舊拓帖,發現在考據處,顯得筆力軟弱可疑的,或者發現紙墨不夠年代,絕色不正路的,都要謹慎。
  如不仔細研究,很難得出論斷。
  到了此時,陳文哲看的已經是有點頭昏腦漲。
  李天強這小子,可是真敢收。
  不說那些石碑,只是這些碑帖,裏面只要有壹件真品,那不管付出多少錢,都應該不會虧本。
  只不過,這有可能嗎?
  看到壹大摞壹大摞的碑帖,陳文哲幹脆把手中的王羲之蘭亭序摹本,扔在了地上。
  轉頭看向其他石碑,石碑數量少,還是先看壹看吧!
  這是什麽?只是稍微壹看,陳文哲就有點驚訝。
  這裏面藏著的石碑,好像更加有名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