從封神開始的諸天之旅

冬日之陽

玄幻小說

大商青州侯府。時值春夏,惠風和暢,但侯府之中,卻充滿了肅殺和緊張。 後院之中,清 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48章 朝歌內亂起始

從封神開始的諸天之旅 by 冬日之陽

2021-10-24 10:21

  “洪水終於消退了!”
  看到這壹幕,風元和楊戩都松了壹口氣,別看風元的分身和楊戩輕描淡寫的擒拿三頭蛟龍,滅殺大量的水妖。
  但水眼深處的青牛不斷震蕩封印,水氣就會不斷的彌漫,只有得到青牛筋疲力竭,這場大洪水才能逐漸的退去。
  風元和楊戩現在可沒有解決青牛的本事。
  幸好龍吉公主及時前來,她手中的四海瓶,除了克制各種火系神通法寶之外,對於水元氣也有著極大的掌控能力。
  青牛震蕩出來的水氣,很快就被四海瓶盡數吞噬。
  洪水退去,大量僥幸活下來的百姓無比的激動,紛紛的跪倒在地,向天祈禱跪拜,其中蠶叢氏的神廟,猛然多出了大量的香火。
  這些百姓還以為解決洪水的是蠶叢氏,所以給他提供了大量的香火神力。
  不過,天道至公。
  蠶叢氏得到了香火神力,風元、楊戩和龍吉公主,則到了壹股天道功德。
  “洪水消退,不過是暫時而已,百年之後,或許等不到百年,青牛峽的這頭青牛,就會再次掀起洪波!想要壹勞永逸的解決它,可不容易!”
  風元說道。
  “等我救出母親,壹定會來處理青牛的事!”楊戩說道。
  說到這裏,楊戩目光壹轉,看著龍吉公主說道:“龍吉道友,不知能否勞煩妳帶我前往桃山,讓我和母親見上壹面!”
  雖然楊戩知道龍吉公主心向自家母親,但還是沒有表現的多麽親切,依舊神色冷峻,只是語氣變的十分客氣。
  他根本不承認自己和天帝的關系,更沒有把眼前這位天帝之女,當成自己的親人。
  所以,他依舊以道友相稱。
  龍吉公主對此也不在意,她對楊戩比較了解,知道這人就是面冷心熱,表面疏離也斷絕不了他們的關系。
  “桃山周圍有天庭的數十萬天兵,還有數位天將鎮守,楊戩,妳雖然道行不弱,但現在去桃山,不過是自投羅網!”
  龍吉微微搖頭。對楊戩的想法十分不贊同。
  “我有九轉玄功,七十二變神通,區區數十萬天兵天將,我就算站在他們面前,他們也無法發現!唯壹能阻擋我的,是天庭的天羅地網大陣……”
  楊戩神色淡淡,但說的話,卻十分的囂張。
  數十萬天兵天將被他當成了廢物!
  不過風元和龍吉公主聽出了這話的未盡之意,楊戩精通七十二變,可以變化萬千,偽裝成任何生靈。
  他根本沒有和天庭的兵馬大戰的想法。
  他想要做的,是讓龍吉公主出面,讓天庭的人馬主動打開天羅地網大陣,讓他趁機混入桃山內部和母親見面。
  只要不和天庭的人馬正面沖突,楊戩的確可以把數十萬天兵天將視為無物,自由來去。
  “這……好吧!只要妳不貿然出手,我就幫妳壹次!”
  龍吉公主猶豫了壹下,還是答應了楊戩。
  “白師兄,我要去桃山,就請妳暫時留在青牛峽坐鎮壹段時間,以免這頭青牛繼續震蕩封印,掀起洪水!”
  楊戩誠懇地說道。
  “妳盡管去,青牛峽暫時交給我!”
  風元沒有拒絕。
  灌江口乃是三江水眼匯聚之地,靈氣本身就比其他地方渾厚,如果不是因為每隔百年的大洪水,這裏早就被煉氣士占據了。
  在什麽地方都是修煉,風元正好趁機修煉壹下九息服氣大神通。把這門大神通術徹底練成。
  神通練成,就是九倍的法力增幅。
  並且還能穩固道基,增強底蘊,為以後的突破打基礎。
  本體暫時不能突破,分身卻沒有那麽多顧忌。
  “好,龍吉道友,我們現在就出發!”
  楊戩心中急切,立即催動遁光。
  龍吉見狀,微微搖頭,和風元招呼壹聲,也化光追趕而去。
  轉眼之間,青牛峽就只剩下風元壹個人。
  “繼續修煉吧!”
  風元壹揮衣袖,在地脈凝聚的壹個山峰隨手開辟洞府,開始閉目修煉。
  按照他的推斷,楊戩此去桃山,壹時半會兒回不來。
  ……
  時間轉眼即逝。
  當初沸沸揚揚的冀州侯反叛之事,也隨著蘇護獻女入宮逐漸平息,九尾狐所化的蘇娘娘,這時候也通過各種小心機得到了帝辛的寵幸。
  雖然還達不到三千寵愛在壹身的程度,但讓狐妖在皇宮立足卻綽綽有余。
  “娘娘,這是今天朝堂上發生的事情!”
  壽仙宮內。
  鯀捐腳步輕柔,將壹卷絲帛送上,而狐妖正壹身貼身小衣,肩膀露出了大片春光,慵懶無比的半躺在軟塌上。
  狐妖隨手將絲帛拿起,壹目十行,很快就把上面的信息看完。
  “大王還是沒有放棄改革朝政啊……”
  今天朝堂上,依舊是朝臣勸諫,讓帝辛心中不滿的各種事情。
  帝辛為了加強自己的威望,和直屬於自己的力量,不斷的收納各路投靠而來的散仙煉氣士,其中有些精通異術的散仙,甚至直接被任命為總兵官,坐鎮壹方。
  如高繼能、彭遵、王豹這些人,被任命為副將。
  而孔宣、洪錦,直接被任命為大將。
  這種來歷不明的人,居然不查清楚來歷就直接身居高位,讓朝歌的許多大臣為之不滿。就連壹些大將,也頗有微詞。
  不過,朝堂的臣子再勸諫,也改變不了帝辛的決心。
  這些任命,幾乎被帝辛強壓著通過。
  這讓帝辛和朝堂群臣的關系越發僵硬。帝辛認為朝堂的臣子都是僵硬不化的老頑固,而眾多臣子,也認為帝辛壹意孤行。
  帝辛當初身為王子時候的好名聲,開始逐漸的崩塌。
  甚至還有人認為,帝辛登基之後,先是北海袁福通反叛,隨後是冀州侯蘇護反叛,後有青州和東魯相互攻伐而不能制止……
  帝辛已經當不起明君這個稱呼。
  如果帝辛做事再粗暴壹些,暴君、昏君的稱呼,恐怕也會很快落在他的頭上。
  自古名與器不可假於人。
  壹個好名聲對於君王來說還是十分重要的,帝辛雖然看重實利,對於名聲不那麽重視,但被稱為昏君暴君,還是太過分了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