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七百三十二章 有所發現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38

  工人們制作十八件木模,陳文哲就在做泥範,因為景雲鐘的鑄造需要泥範。
  泥範也不是那麽容易做出來的,因為需要精修、晾曬等等工序。
  泥範的制造,已經有了很長的歷史。
  從考古發掘來看,夏代已經能熔鑄青銅。
  最初的鑄型,使用的是石範。
  由於石料不易加工,又不耐高溫,因此,石範很快被泥範取代。
  商代早期以偃師二裏頭遺址為標誌,已經用泥範鑄造銅錛、銅鈴等。
  盤庚遷殷以後,青銅冶鑄技術達到鼎盛時期。
  為獲得形狀復雜、花紋奇麗的青銅鑄件,冶鑄工匠選取質地純凈、耐火度高的泥沙煉制泥範。
  這就是重點,合格的泥沙,才能制作出合格的泥範。
  這壹點,有著大師級練泥手藝的陳文哲,做起來並不難。
  真正難得,是知道用什麽樣的泥沙。
  不說其他,壹般泥沙,和成泥之後,稍微晾曬,就會開裂。
  而開裂的泥範,妳要怎麽用?
  要想避免這樣的結果,就要看傳承。
  傳承之中,有著太多成功的經驗,所以陳文哲不會走彎路,他會壹直走在正確的道路上。
  選擇好了泥沙,開始制作泥範,這時,還需要選擇工藝。
  在造型工藝上,泥範鑄造以分鑄法為基本工藝,從而鑄成復雜的器型。
  或者先鑄器身,然後在上面合範,澆註附件;
  或者先鑄附件,再在澆註器身時,將二者鑄接成壹體。
  春秋時期,先鑄附件,後鑄器身這壹工藝,成為分鑄法的主流。
  這時,表現技術的時候就來了。
  分鑄法做出來的泥範,對範芯的幹燥、焙燒、裝配、均勻壁厚,都有嚴格的要求。
  只有做出合格的泥範,澆鑄之時,使之能夠同時凝固,預熱鑄型使它能順利澆註,這樣才能鑄造出合格的產品。
  在這方面,商周時期就已摸索出壹整套成熟工藝。
  到了漢代,工藝自然是更加成熟,比如放在不遠處的三件青銅器。
  得到這三件青銅器,陳文哲可不止是為了喜歡收藏,或者是為了賺錢,他最看重的還是那份工藝。
  漢代的鑄造工藝,不能說壹定比夏商周、春秋戰國之時強,但是,絕對不弱。
  比如疊鑄法,在漢代就達到了鼎盛時期。
  可以說,泥範鑄造的又壹個傑出成就,就是疊鑄法的出現和廣泛應用。
  疊鑄是把許多範塊,或者成對的範片,疊合裝配,由壹個共用澆道進行澆註,壹次就可以得到幾十甚至上百個鑄件。
  我國最早的疊鑄件,是戰國時期的齊刀幣。
  漢代,疊鑄法廣泛用於錢幣、車馬器的生產。
  唐宋時期,用泥範鑄造大型和特大型鑄件的工藝日臻成熟。
  州滄五代時期的鐵獅子、神都大鐘寺的永樂大鐘,都是世界聞名的巨大鑄件。
  至於景雲鐘,他是分鑄法制作,不是特大型鑄件壹次成型!
  所以,有些事情,需要提前做好。
  而只要做好了,以後繼續做壹些大鐘,也許就不用這麽麻煩了。
  畢竟是第壹次做,還是先按照原版的方法,摸索著來吧!
  畢竟陳文哲也沒有去看過永樂大鐘,不知道壹體鑄造是怎麽完成的。
  制作泥範、木模,就是最近壹直以來的工作。
  當然,在這個過程當中,不停的燒熔銅礦石,提煉銅礦,也是必不可少的。
  工作有條不絮的慢慢推進,這壹天,陳文哲制作的壹些小型泥範,已經可以用。
  而壹些青銅材料,也被燒制成功,放在壹邊備用。
  這個時候,就需要陳文哲來試驗壹下,看看他準備的這些合金材料,適不適合制作打擊樂器。
  對了,這些日子壹來,陳文哲還把家裏的那批粵鈺青銅器,都運到了大海市,因為今年過年,他們不回老家。
  壹個方面是小侄女太小,不能舟車勞頓。
  另外壹個原因,就是家裏的兩位老人,舍不得飯店的那份收入。
  越是過年,飯店的生意越好,他們怎麽可能為了回家過年,就放棄那份垂手可得的巨大收入?絕對不可能!
  所以,他們只是稍微商量,就決定壹家人留在大海市過年。
  反正壹家人全在大海市,在哪裏過年,不能壹家團圓啊?
  那批青銅器之中有著壹件編鐘,還有壹些銅鈴,這些都是陳文哲需要的。
  粵鈺黃家的技術,他還是很佩服的,陳文哲還真不信,黃家人做出來的全都是樣子貨。
  所以,看不到真正的編鐘,那就借鑒壹下仿制品的技術。
  就是有著各方面的準備,陳文哲才會制作了壹些小型泥範,準備做壹些試驗。
  這壹次他制作的最簡單反而是編鐘、頌缽和壹些風鈴。
  鈴鐺的工藝,還要稍微復雜壹些,類似於大鐘。
  而且需要壹體鑄造,這份工藝,陳文哲感覺還沒有完全掌握,所以就想著先做壹些簡單的東西。
  不要看編鐘和頌缽的個頭要大壹些,但是,這東西鑄造起來,真的沒有什麽難度。
  做好了泥範,只要把銅水澆鑄進去,等冷卻了,修邊、打磨就可以了。
  壹體澆築,成不成,就看這壹下子。
  冷卻的速度很快,等敲碎了泥範,取出壹只只編鐘和頌缽,肯定沒有失敗的可能。
  有著現代化的機器,不管是修邊,還是打磨,速度都很快。
  機器固定上砂紙,快速旋轉。
  這時把銅器放進去,想要打磨哪邊,妳就可以打磨哪邊,根本就不用多費事,很快就打磨完成。
  壹切工序走完,這時候就是驗證成果的時候了。
  打擊樂器,好不好的,敲壹下就知道是什麽情況。
  “叮……”聲音悠揚,余音繞梁,很好聽。
  但是聽過別人制作的頌缽的聲音,陳文哲知道,他這也好像沒有多動聽吧?
  感覺跟買來的那些頌缽的聲音,沒有什麽兩樣啊!
  又敲了壹下編鐘,聲音就是那種聲音,不是專業人士,好像也沒法鑒定好壞。
  到了此時,陳文哲有點麻爪!
  幸好曹慶春給他準備了兩種頌缽,壹種聲音低沈,壹種聲音清脆。
  這樣壹對比,陳文哲才有所發現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