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四百九十五章 孔廟虞書貞觀刻,千兩黃金那購得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端方是壹位酷愛文物的人,他在1906年,出洋考察西洋政治的任務即的回國途中,短暫逗留埃及開羅。
  由於埃及歷史十分悠久,當時的政府又沒能力。
  所以也沒意識去保護文物,大量珍貴文物被拉到文物市場上,以非常便宜的價格被擺上貨架。
  端方隨即出手購買了壹大批埃及文物,其中就包括古埃及第19王朝的彩繪棺木。
  此棺長185公分,寬63公分,高47公分,其中存放的是壹具貴族女子的木乃伊。
  棺蓋上繪有這名貴族女子的生前相貌,人物兩邊還各繪壹頭牛。
  在埃及文化中,兩頭牛為冥世聖牛,能起到保護死者的意義。
  這樣的東西,只要看壹眼,就絕對不可能會忘。
  所以,剛剛想到過這件寶物的陳文哲,壹看到那塊棺材板上的畫面,就好事有印象。
  隨手掀起棺材板,陳文哲看向其他地方,果然,這裏還壓著不少拓片。
  當年的端方,除了那具棺材之外,還購買了包括大量古埃及的石碑、石刻、拓片等。
  但很可惜,這些文物大多都被端方的後人變賣幹凈。
  只有這尊彩繪棺木,有幸被國家博物館收藏起來。
  很可能,就是因為都知道端方當年買了很多古埃及的文物,而且除了棺木,其他都散失在外,所以才會有人仿制!
  至於這裏的東西是真品,還是不要有這種奢望了。
  看到陳文哲壹邊觀看東西,壹邊搖頭,旁邊壹直跟著的陳星辰,已經要笑岔氣了。
  他雖然不太懂古董、書畫、碑帖這些東西,但是,這裏的東西都太有名了,就算是傻子也知道這些不可能是真的。
  所以,在看到陳文哲搖頭之後,陳星辰已經開始鄙夷李天強。
  而李天強卻不是太過在意,不過,眼看陳文哲已經失去興趣,不在認真查看,他反而湊到了陳文哲跟前。
  “老板,其他不用看,看看這塊孔子廟堂碑吧!”
  陳文哲壹楞:“怎麽?有人告訴妳,這壹塊石碑是真品?”
  陳文哲自然不會認為李天強多此壹舉,所以很快就意識到什麽。
  能夠收集這麽多高仿,絕對不簡單。
  既然有高人指點,李天強說的話就有點可信。
  所以,陳文哲還真就看向不遠處的壹摞碑帖,還是那句話,不管這裏的什麽東西,只要有壹件是真的,那陳文哲做夢都能笑醒。
  又翻騰了壹下,那些碑帖下面,還真有壹塊石碑。
  陳文哲有點哭笑不得,如果真是孔子廟堂碑,就算是後人翻刻的,只要不是現代人翻刻的,都是珍品。
  孔子廟堂碑可是很出名的,陳文哲是知道,它在很早的時期就已經損毀。
  《孔子廟堂碑》,有數種,以唐虞世南所書最有名,故單稱《孔子廟堂碑》或《夫子廟堂碑》,多指此碑。
  唐武德九年,也就是公元626年刻,虞世南撰書。
  這壹塊石碑為初唐碑刻中傑出之作,亦為歷代金石學家和書法家公認之虞書妙品。
  此碑是為記述高祖武德九年(626)封孔丘三十三世孫孔德倫,為褒聖侯及重修孔廟事而立。
  貞觀七年(633)刻成,無撰寫年月。
  所以,這塊碑是唐碑,正書,虞世南撰並書。
  虞世南書《孔子廟堂碑》原本稱《東觀帖》,明代王世貞曾收藏,後輾轉入清內府。
  其間曾為董其昌所得,董其昌大為贊揚。
  虞世南書此碑成,以墨本進呈唐太宗。
  太宗把王羲之所佩右軍將軍會稽內史黃銀印,賜給虞世南。
  虞世南親筆寫的謝表,宋時曾刻入《群玉堂帖》,已佚。
  此碑書法俊朗圓腴,端雅靜穆,是初唐碑刻中的傑作。
  此碑刻成之後,“僅拓數十紙賜近臣,未幾火燼”。
  可惜這塊碑早就失傳,找不到了。
  武周長安三年(703),武則天命相王李旦重刻。
  這壹塊碑,正書三十五行,行六十四字。
  額篆書“孔子廟堂之碑”六字,為李旦所書。
  而這塊重刻之石,今亦不傳。
  宋代黃庭堅有詩雲:“孔廟虞書貞觀刻,千兩黃金那購得?”可見原拓本在北宋已不多見了。
  所以說,不要說這塊石碑,就算是古代拓本,也是十分珍貴的。
  現在所存精品古拓,僅有清人李宗瀚得元康裏於山舊藏本,譽為唐拓本。
  究竟為何時所拓,難以確定。
  此拓本大部是配陜本,其漫漶、損泐之字多是唐本。
  李宗瀚本有翁方綱考釋文字。
  此拓本有中華書局、文明書局、有正書局以及大海古籍書店、霓虹二玄社等影印行世,原拓本則已流入霓虹,藏三井家。
  當然,不是說現在就沒有這種石碑了,其實到現在,《孔子廟堂碑》的刻石,還存有兩塊。
  壹塊在長安碑林博物館,俗稱《西廟堂碑》。
  宋王彥超重刻於長安,三十五行,行六十四字。
  碑末增“王彥超再建,安祚刻字”壹行九字。
  明嘉靖三十四年(1555)地震時,碑石斷為三截。
  第二行“虞世”二字完好。
  碑的背面刻宋敦《興頌砰》,宋唐英篆書,天禧三年(1019)五月刻。
  另壹塊在齊魯成武,俗稱《東廟堂碑》。
  這壹塊石碑身高2.08米,寬0.89米,厚0.22米,字33行,行滿格33字。
  所書正楷,外柔內剛,圓融遒勁。
  明拓本首行“中舍人”之“人”字和“相王旦”之“旦”字皆完好。
  元至元(1335壹1340)年間,定陶河岸崩決時出土,摹刻年代不明。
  可惜這壹塊石質不堅,明拓本字漫漶且瘦。
  清李宗瀚得康裏氏本,多處有用“成武本”移補的字。
  翁方綱論《東廟堂碑》瘦硬勝於《西廟堂碑》。
  此碑,現存成武縣文物館。
  其他還有“曲阜刻本”,在齊魯曲阜縣學,清乾隆五十八年(1793)翁方綱摹刻;
  有饒州(今西江波陽縣)“錦江書院刻本”;
  有南海(今粵省南海縣)潘氏“海山仙館本”等。
  如果說眼前的東西,有可能是真品,那麽陳文哲更看好那些拓本,而不是那塊石碑。
  “這些拓本,聽說也是真品!”
  就在此時,李天強得意的指著另外壹邊幾本拓本道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