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三百壹十七章 墨分五色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0

  民窯能夠使用被稱為“禦土”、“官土”的高質量的高嶺土,來燒制瓷器,這就可以證明,當時的政府為了出口,已經開禁了“禦土”的使用。
  對於我國瓷器考古來說,這是再好不過的發現。
  康、雍時期的青花瓷器,為中我國瓷器藝術的頂峰之作。
  特別是景鎮的瓷器,有“景鎮外無青花”的說法,又證明著景鎮青花瓷的至尊地位。
  當然,文物精美固然令人欣喜,如何保護這些出水的瓷器,卻是壹個令人頭疼的問題。
  相對金屬、竹木等材質的文物,瓷器的保護要容易得多。
  不過經過300多年海水浸泡的瓷器,壹樣面臨著種種危險。
  所以,不是挖掘出來,就完事了,之後還需要保養。
  按照程序,每打撈上壹筐瓷器,隊員都會立刻用淡水中浸泡,以使文物脫鹽。
  這是壹份看似簡單,卻難以做到最好的工作。
  幸虧陳文哲懂行,在他的指導之下,所有工作有條不絮的進行。
  要不然,本來挖掘出壹大批保存完好,十分漂亮,有著很高價值的古瓷器,可因為不懂的養護,很快就釉彩剝落,變得破破爛爛,那不是太過可惜了嗎?
  這些瓷器表面上看瓷器光潔如新,似乎沒有受到什麽腐蝕。
  其實鹽分會壹直滲透到瓷器裏面去,甚至穿過釉彩進入瓷胎。
  要做到徹底的脫鹽,就需要把這些瓷器,在淡水浸泡數月之久,這壹過程看起來難以實現。
  以瓷器數量,在海上,特別是在輪船之上,到哪裏找那麽大的水池,這本身就已經是壹個問題。
  如果脫鹽不凈,瓷器會漸漸損壞。
  比如在著名的“南海壹號”沈船出水的文物中,已經有部分瓷器,因為鹽分外滲,出現了釉層凸起的問題。
  打撈結束,陳文哲梳理整個打撈過程。
  沈船遺址所在海域,水深13—15米,海底為含沙淤泥土質。
  這條船為康熙中期的壹條中型海船,殘長13.5米,殘寬3米,殘高1米。
  由此可推測此船原長18—20米,寬5米。
  此船殘存16個艙位,但多數隔艙板已損壞。
  除東部船頭三個艙位較窄外,寬度30—60厘米,其他艙位壹般寬度為90厘米。
  只有東六艙稍寬壹些,為134厘米,西四艙最寬,為178厘米。
  在船的西南部,發現壹根圓木,出露長度為250厘米,周長77厘米,寬22厘米,高26厘米。
  剖面呈“凸”字形,基本可定為龍骨。
  通過這些細節,陳文哲可以完整回溯出這條船從開始修建,到壹直沈沒的整個過程。
  很多重要的信息,就是通過整條船中,壹些重要部位,回溯出來的。
  在這個過程當中,他得到了很多信息,特別是這條船從下水之後,經常跑得航線。
  只要了解南太平洋上古代海上絲綢之路的航線,再根據歷代以來的天氣、水紋情況,結合航路周邊的壹些危險海域,想要找尋壹些沈船,還真是不難。
  這也是這壹次打撈沈船,陳文哲的最大收獲。
  除了這些可能的收獲,能看到的收獲,就是那些瓷器。
  經過五十多天的搶救性發掘,陳文哲他們共打撈出,產自景鎮清康熙年間的瓷器1200多件。
  這批瓷器以青花器為主,兼有少量的青花釉裏紅、青花色釉、仿哥釉瓷和五彩器等。
  這些瓷器大多制作規整,器形有很多。
  主要有將軍罐、蓋罐、鳳尾尊、筒瓶、筒花觚、爐、盤、碟、碗、盞、杯、高足杯、小瓶、葫蘆瓶、粉盒等。
  由於保存手段很好,加上沈船之時,正好讓整個存儲艙室撕裂。
  讓這些存儲瓷器的大木箱,全都被甩出,分散掩埋在了海底,這才讓這批瓷器保存完好。
  當然,那些沒有被埋入海底的瓷器,不是被海水破壞,就是被人打撈走了,也落不到陳文哲手中。
  所以,他打撈上來的,都是保存完好的瓷器,特別是釉面保存如新。
  這讓陳文哲鑒定這批瓷器,就變得簡單。
  其他不說,看看紋飾就知道這批瓷器不簡單。
  這批瓷器紋飾十分豐富,題材十分廣泛,有山水、人物、花鳥、博古雜寶、吉祥文字等。
  從這批瓷器的造型紋飾來看,有壹些帶有異域風格,可以確定為外銷產品。
  青花紋樣和圖案的題材豐富多樣,包括了傳統瓷器裝飾紋樣的大部分內容。
  有山水樓臺,比如遠山、近水、江景、樓閣、水榭、湖石等。
  還有草木花卉,像是松、竹、梅、柳、菊、荷、蘭、牡丹、石榴、卷草、折枝花等。
  其他還有珍禽瑞獸,如鳳、鶴、雉、鳥、龍、獅、鹿、馬、海獸、松鼠等。
  再就是陳設供器,像八卦、雜寶、博古、如意、琴棋書畫等。
  最後就是人物故事,比如嬰戲、鞠蹴、射獵、西廂、水滸、三國、竹林七賢、鷸蚌相爭。
  當然,其中還有壹些比較簡單的,像是吉祥文字(福、壽)等。
  陳文哲沒有見過其他瓷器,反正從他現在打撈出水的瓷器情況看,這艘沈船青花瓷器的造型,大都制作規整、線條流暢。
  可以說工藝嚴格、講究,胎體表面的處理工整、光滑,無明顯的旋削痕。
  器型大者沈穩、端莊,器型小的則輕巧、雋秀,整體風格表現出了質樸、凝重和大方。
  其中的鮮藍色青花,色調青翠嬌艷、清新明快,即鑒賞界所謂的“翠毛藍”“寶石藍”壹類;
  很明顯,之前陳文哲發現的那件康熙翠毛藍人物瓶,就出自這裏。
  其他青花也沒有普品,這些青花有濃淡、深淺的多色階之分,使瓷器上青花所繪的景物有遠近、疏密、分明的層次感,立體感強。
  人們稱譽康熙青花,必謂之“墨分五色”,這指的是用壹種青花色料,便可在繪畫中區分事物的陰陽向背、遠近疏密,使畫面富有立體感。
  這種青花,壹改元明兩代青花傳統平塗的單調畫風,使青花發色深淺不壹,如同繪畫中的“墨分五色”。
  故康熙青花又有“色分五彩”或“青花分五色”之說。
  其實,康熙青花之所以能“墨分五色”,很大程度上歸功於,康熙中期青花所使用的雲南“珠明料”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