第壹千五百三十六章 匠心獨具,壹代名品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2023-12-17 10:41
其實,歷代帝王相比,除了秦皇漢武,和平皇帝之中,哪個比得上明孝宗?
可惜了千古壹帝這四個字啊!
所以,請記住這位明朝的好皇帝,他才是在民間被稱之為千古壹帝的人。
當然,陳文哲不是歷史學家,也不是專業研究歷史的,他只是壹個瓷工。
制作嬌黃釉瓷器,肯定不太容易。
要想仿制合格的弘治嬌黃釉瓷器,必然要對這種瓷器有所了解。
所以,陳文哲按照套路,先從器型上來仿制。
黃釉器屬於禦用器,在器型上也以規整端莊為主,很少會看到奇型怪狀之物。
這也和弘治帝的喜好,離不開關系。
弘治帝這個人喜歡素雅高凈,對宋朝單色釉瓷的素雅之美,非常欣賞和喜歡。
所以這壹時期的瓷器,胎釉精細。
瓶罐類器型,口淺足正,外部和口部都會施上釉。
立體型造型的瓷器,也就是琢器,壹般內不修、無釉。
比如玉壺春和梅瓶這兩個器型上,有壹些會把八棱口改成荷口,再加上瑞獸附耳貼首。
這是取壹個臣民忠心耿耿,舉國和諧的好寓意。
當然,不管是什麽樣的器型,必然要有好的胎土。
從現在存世的弘治黃釉瓷來看,其胎土也是很特別的。
如果是原來,就算是因為這種胎土,陳文哲也不會選擇仿制這種瓷器。
其實,行內人都清楚,從元朝起到萬歷期間,精品禦窯瓷器使用的皆是麻倉土當作胎。
到了弘治這裏,胎土和明前朝胎坯基本壹樣。
但淘洗更加細膩,所以坯胎足夠致密,灰白帶黃,以及泛壹點褐色紅的感覺。
麻倉土的麻煩,就不用再多說了。
陳文哲也就是最近仿制了元青花,有著壹些剩余的麻倉土。
要不然,他肯定避開從元朝起到萬歷期間的所有經典瓷器。
這就是仿制精品瓷,特別是歷史名詞的難度。
除了器型、胎土,再就是釉色。
看過很多弘治黃釉瓷器的人,都會覺得,它們給人的玻化觀感還挺強烈的。
但這其實是因為這個時候的釉料配方特殊,而且遺傳下來的文獻資料,也無明確記載。
所以,大家也沒有有壹個非常準確的方法去判斷。
只能從感官和接觸面上看,弘治黃釉不僅擁有潤黃潤黃的“雞油黃”釉面。
而且當釉料與胎泥的膨脹系數不同時,就會產生爆裂現象。
在壹些暗刻花紋處,積釉較深的地方呈褐色。
拿著放大鏡仔細看,往往看到流散的釉隨裂走。
因而刻紋有呈鋸齒的現象,且淋澆法(施釉方法)在凸線紋路上方釉層就比較好,呈色也較深。
黃釉器作為皇家禦用的瓷器,流傳的精品也確實比較少。
這顏色如何,出類拔萃否,是辨別弘治黃釉瓷器的關鍵依據。
如果做好了最重要的顏色,那最後剩下的就是款識。
從已經出土的弘治器物中可以看到,其底部的款識是“大明弘治年制”標準款識。
有白底藍字和黃底墨字款,都是豎排兩行。
立器壹般是藍底白字,且壹般是雙圓圈內書款。
碗盤類則用墨彩款多,且用娟秀的館閣體書寫,每筆筆鋒清晰,字間距適中。
當然,有壹些立器,以及盤和底小的鬥瓷碗都設無圈款。
摸著手中的壹件瓷胎,陳文哲感覺十分滿意。
麻倉土做的胎,器型是公正的明代宮碗,其上雕刻了四朵牡丹。
這胎土、器型、紋飾都有了,再就是上釉。
對於上釉,陳文哲的技藝等級也已經超過大師級,到了宗師級。
大宗師是不用想了,他連頭緒都沒有。
也就是說,他還摸不到上釉這種工藝,大宗師壹級的邊。
但是,燒窯工藝,他卻摸到了大宗師的壹點邊角。
這就行了,有著燒窯工藝配合,他費心費力做出來的這些精品,燒制失敗的可能,已經盡最大可能的在減少。
這樣壹來,他燒制壹件瓷器的成本,就要降低很多。
其他不說,只是麻倉土和釉料節省出來的錢,就是壹大筆。
這也就是他,要是沒有點家底,這種精仿的仿古瓷,還真不是誰都可以做的。
比如元青花,剛開始仿制的時候,可是國家牽頭。
也就是有了國家的大筆自己投入,奠定了仿制的基礎,後面的幾位大師,才能耗費數十年,仿制出來。
要不然,以幾十年前的社會情況,他們哪裏有資本做實驗?
不實驗性的燒制個幾十批,哪裏能仿制出真正的元青花?
這壹次制作的不是元青花,而且嬌黃釉,只不過情況是壹樣的,成本都很高。
把手中的大碗,捏緊,侵入釉料之中,壹按,壹提。
稍微停頓,讓釉料有效粘附在碗的內外壁上。
等時間差不多,感覺釉料的厚度達到,迅速提起,這樣壹次上釉就結束了。
做著很簡單,但是期間對於火候的把握,卻很難。
“可以做壹些復雜點的器型了,就先做壹件花卉紋的大罐吧!”
元明兩代,不做大罐可惜了。
弘治時期的嬌黃釉瓷,先做壹件看看效果,之後就不能這麽做了。
陳文哲還是有自知之明的,他雖然可以在夢中學習經驗,但是真正動手,卻都是第壹次。
從簡單到復雜,是他學習所有瓷器的套路,這壹次也不能例外。
當然,這壹次最簡單的黃釉瓷,他是不會做的,所以他這壹次起點就比較高大上。
“就做壹件大明宣德的黃地釉花卉紋大罐吧!”
“有點太普通了,就加上青花,黃地青花吧,這應該算是宣德時期的名品了。”
大罐的器胎,做起來太簡單了,反正有合適的泥料。
做好器胎,就是刻花、上釉。
宣德皇帝朱瞻基,可不簡單,他是位才華橫溢的藝術家。
對色彩十分敏感,極富有想象力和創造力。
他在官窯瓷器燒造方面,除了質地細致,制作精工外,結合傳統與創新,匠心獨運。
這壹點,就使宣德青花瓷器,具有水墨畫淋漓揮灑,濃淡不壹。
清新脫俗的生動自然之美,令人無限遐想,產生視覺上的快感,成為壹代名品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