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六百壹十六章 鈞汝不分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1

  窯變的控制,需要高超的技巧,要摒棄過去鈞窯燒造的隨意性。
  今天能看見鈞窯瓷器中,帶有明顯的筆觸,最有名的壹塊盤子叫“三潭映月”。
  這只盤子明顯地畫出三道,中間無意中掉了壹個點,所以叫三潭映月。
  從這樣的鈞瓷當中,能夠看出鈞窯後期的可控性。
  近幾年,收藏之風日甚於日、古董市場日趨活躍。
  以及作偽者趨時牟利等多方面的影響,鈞窯瓷器仿制品大量出現。
  由於鈞窯瓷器普遍不存在花紋裝飾,故其作偽者主要是偽造真品的釉色和造型。
  不過,這些贗品總是會有幾個方面,造的不盡如人意。
  鑒定這些鈞瓷,特別是高仿,還是需要科學的手段。
  科學技術手段如“熱釋光”和“火化種子分析”,這兩種方法誤差較小。
  測定古瓷的燒制年代,準確率也較高。
  但在測試時均需在器物上的鉆孔,取出少量的樣本,會對器物產生損害。
  如果不用科學的方法,那麽就只能看特征。
  最明顯的特征,就是釉色。
  鈞窯的釉色,具有乳濁狀的不透明感覺。
  藍色乳光釉,是鈞窯的基本釉色,當然也是它的重要特色。
  藍色較淡的稱“天青”,較深的為“天藍”,比“天青”更淡的稱“月白”。
  鉤窯釉色的基本格調,是青紫並重,內青而外紫。
  青藍釉施於器內,紅紫釉施於器外。
  這種釉色紅裏有紫,紫中有藍,藍裏泛青,青中透紅,青藍錯雜,紅紫掩映。
  這種釉色宛若高山雲霧,峽谷飛瀑,翠竹生煙,引人入勝;
  又如夕陽西下,蔚藍色的天空中晚霞片片,艷麗動人。
  詩人用“夕陽紫翠忽成嵐”的佳句,來頌揚鈞瓷釉色的靈活美妙的變化。
  除了釉色之外,最明顯的特征,就是應該是氣泡。
  之前提到過的那件蟠龍盤,出現的瑕疵,就是氣泡。
  如果那氣泡不是正合適,那件瓶子也就真的廢了。
  鈞瓷釉層內,氣泡的大小,層次疏密,是與窯系品種的釉料配方密不可分的。
  釉層越厚,其氣泡的發育就越大,反之則小;
  釉料的質量不同,其氣泡的層次疏密必然不同。
  且氣泡的眶部發育的寬窄也不等同。
  某些品種的眶部,還存在著殘缺現象。
  水星類的氣泡,分布都較稀疏。
  因此,不具備多層次體現的可能。
  從古至今的紅釉類的軸層中,大都存在著稀疏而細小的“水銀珠”現象。
  但防制品的稍大較多,這是當前大家在做鈞瓷鑒定時,需要多加註意的。
  如果釉色、氣泡都沒問題,那麽就要看制作工藝。
  鈞窯瓷器,從初創伊始的“唐鈞”,歷經宋、金、元,直至民國時期的仿鈞,都采用的是手拉坯工藝。
  這種工藝特征,是器物的底部較厚,然後向上逐漸趨薄,器物的口沿處胎體最薄。
  在器物的圈足露釉處,還可以看到細密的旋紋,器壁薄釉處有輪指痕。
  現代仿鈞瓷器,有些是批量生產的,先采用某種材料作成模具,然後灌註成型。
  這種方法做出來的瓷器,胎壁厚薄均勻,份量較輕,修坯不精細。
  特別是在器物的兩側,可以觸摸到模具的接縫痕。
  這是拙劣的壹種作法,聰明的則在器物的內部,如瓶類的瓶體內,人們不易察覺的部位,人為地粘些其它物質(如水泥)以達到古鈞瓷厚重的感覺。
  或者在“註漿法”成型的器物內壁,故意做出輪指痕。
  但仔細觀察,就可以看出與真正“手拉坯”均勻的指痕不同。
  仿造出的輪指痕,不僅粗糙,而且每壹圈與每壹圈的輪指痕,分布極不均勻。
  最後就是看款識,宋代鈞窯瓷器帶款識的很少,主要以數字為主。
  即在器物底部,刻壹至十的數據。
  數目字的確切用意是,即數目字越小,器物越大。
  就是說刻“壹”字是同類器物中最高或口徑最大的。
  刻“壹十壹”字,是最低或口徑最小的。
  其款識常見於洗、盤、碗、爐蹲等器物底部。
  這種數碼款識,在宋瓷中獨具特色。
  刻數字款的器物,有壹件宋鈞窯葵式三足洗。
  這只三足洗葵口折沿,腹分六瓣,底支撐三個如意形足。
  外壁玫瑰紫釉,色彩絢麗,底芝麻醬釉,底刻有“六”字。
  鈞窯器還有底刻“奉華”、“重華宮芝蘭室用”、“重華宮漱芳齋用”等款識。
  如博物館藏宋鈞窯天青葵花式盆托,刻“重華宮芝蘭室用”款字。
  宋鈞窯天藍海棠式水仙盆,器底刻“重華宮漱芳齋用”款字。
  這些瓷器,都是專供宋內府使用。
  在款識這壹方面,鈞瓷跟汝瓷其實相差不大。
  畢竟這兩者,最繁盛時期都是在北宋,也都是北宋官窯。
  這麽著名的兩個窯口生產的瓷器,相同之處不說區別也有。
  有時,很多藏友會說“鈞汝不分”,這個觀點是錯誤的。
  首先我們知道,鈞瓷和汝瓷都屬於宋代的五大名瓷。
  當時從釉色上,很難區別二者的不同。
  禹州是“鈞瓷之都”,汝州是“汝瓷之鄉”。
  兩地壹山之隔,在歷史上工匠們有經常溝通、相互學習的情況,技術方面也有借鑒。
  很多人對鈞瓷的“天藍、天青、月白”單色釉色與汝瓷比起來,都有疑問。
  表面上可以理解,但實質上我們需要弄明白。
  鈞瓷和汝瓷有幾點區別,首先是釉料成分的不同。
  鈞瓷釉料的氧化矽和氧化鋁含量比較高,本質比較硬,燒成後玻璃感極強;
  包括氧化銅、氧化磷它們的比例和作用,都是較有特殊的。
  而汝瓷的原料氧化鈣、氧化鐵、氧化鎂所占比例比較高,但是氧化矽卻占比例較低。
  這樣壹來,就首先確定了二者本質上的較大差別。
  其次,施釉也不壹樣。
  鈞瓷胎體較厚重,施釉也比較厚,這也是為了滿足釉色變化的緣故。
  汝瓷則不然,釉層比較薄,胎體也較輕,釉面有輕微顯露的自然紋路現象。
  第三是燒制溫度不同,由於鈞瓷屬於質硬瓷種,燒制溫度都在1300°c左右。
  而汝瓷則不是,這與汝瓷胚體的用料和技術有關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