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二百五十二章 名貴之器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0

  歷代以來,想要仿制康熙翠毛藍的人不少,但是仿的好的很少。
  壹般都是使用替代青料,以達到翠毛藍的發色效果。
  而陳文哲想要仿制翠毛藍,就要簡單的多,當然他也需要多次試驗。
  這主要是尋找到,明珠料內部元素含量配比合適的原礦料。
  只要找到了這種礦料,之後就需要處理其他成分不同的明珠料,以促使明珠料達到穩定。
  這樣在穩定的高溫燒成之下,才能每次都能得到翠毛藍,而不是全憑運氣。
  “咦?還真有仿制成功的翠毛藍作品?”
  正在研究這怎麽提升翠毛藍瓷器的成功率,沒想到陳文哲就有了發現。
  這壹天,陳文哲正在試燒壹批天球瓶,剛剛入窯燒制,正在看火的工夫,沒想到卻有了意外收獲。
  他無意之中在隋侯之珠內部,找到了壹件清乾隆嘉慶時期,制陶名家葛明祥大師造的作品,這是壹件鈞瓷翠毛藍釉大卷缸。
  他沒有查到現代高仿翠毛藍的大師,沒想到卻找到了清代的高仿大師。
  這位葛明祥,是清代制陶家。
  在宜興窯燒制陶瓷,創作活動於乾隆(1736-1795)間。
  他與弟弟葛源祥,都善制爐均釉。
  他們制作的作品,呈藍色翠毛釉,底部有葛明祥或葛源祥三字印章款,稱之為“宜鈞”。
  他們的作品,向來為國內外藏家所珍愛,其作品曾參加倫敦博覽會並獲獎。
  特別是小鬼子,更為喜愛葛窯之釉色;
  類似作品,曾經在大阪市立美術館舉辦的《清朝工藝之美》展覽會中展出。
  作為宜興窯的壹個代表門類,他們的作品十分珍貴。
  所以,凡有葛明祥、葛源祥鐫刻字印者,都為名貴之器。
  再說爐鈞釉,這是清代雍正時期禦窯廠創燒的仿鈞釉品種,盛行於雍正、乾隆兩朝,此類作品被視為紫砂器中的貴重品類。
  清人《南窯筆記》載:“爐均(鈞)壹種,乃爐中所燒,顏色流淌中有紅點者為佳,青點次之”。
  清唐英《陶成紀事》雲:“清順治、康熙前皆不見爐均制器,雍正至乾隆年間有東窯與宜興掛釉。在木炭圍繞中燒成之均釉名曰:‘爐均’,屬低溫鉛釉,約800度左右。
  先將紫砂壺‘本燒’成品,再行以上釉,灑釉色彩豐富,以鉛白釉與銅、鈷發色,花紋流淌變化過之,屬雙掛釉,秀麗淡雅。”
  爐鈞釉以銅、鈷等元素為呈色劑,釉呈紅、藍、紫、青等色,釉面自然垂淌,相互熔融,形成彩斑或條紋,釉質或光潤。
  陳文哲找到的這件大卷缸,為壹紫砂胎色釉的卷缸。
  這只大缸高32cm,上口徑43cm,底直徑31cm。
  要制作這樣大氣的文房物件實屬不易,所以更加少見。
  這壹件器物是藍色翠毛釉,流淌自然,其繁密斑紋,光澤涵蘊,盡顯典雅清幽之態。
  這樣的東西,不說它是不是名人制作的名貴之器,只是它的外表特征,就能讓看到的人珍惜。
  “閑著沒事,就做壹只大缸,拉胚就不要想了,就用盤泥條的方法,慢慢的做吧!”
  意外發現了這麽壹只大缸,讓陳文哲有了制作大型瓷器的想法。
  大型瓷器之中,也就是大缸的器型最簡單了。
  當然,陳文哲還沒有忘了現在的重點,他正做著清三代的瓷器呢!
  所以,這件仿康熙翠毛藍的作品,也就只能是利用閑暇之時的瑣碎時間,慢慢的做。
  到了此時,寶石藍,翠毛藍,他已經研究的差不多。
  畢竟他有著明確的目標,只要燒制成功壹次,之後調配好明珠料,就可以壹直燒制成功。
  康熙時期的瓷器,除了翠毛藍,其他瓷器也比較容易做,只要他想,就可以順手做壹批。
  接下來,他應該開始仿雍正的精品瓷器了。
  要知道,雍正雖然在位只有十幾年,但是他的藝術成就,卻超過康熙,勝過乾隆。
  所以,清代宮廷瓷器中的巔峰,就是雍正瓷!
  清三代之中雍正瓷器為最,那麽雍正瓷器之中最經典的又是什麽呢?
  歷史上的雍正皇帝,除開勤勉政事以外,其高端大氣上檔次的審美趣味,也令人稱贊。
  尤其是雍正時期的瓷器,簡直堪稱屹立於審美巔峰的奇跡。
  雍正時期的瓷器,以精細著稱於世,單色釉高貴彩瓷風雅。
  此種審美趣味與工藝美術運動,甚至包括其後的新藝術運動和包豪斯思潮十分之類似。
  不過,雍正皇帝生活於17世紀末到18世紀初,遠早於西方的藝術審美革命思潮。
  雍正瓷器的釉色還是比較特殊的,比如十二色單色釉菊瓣盤。
  雍正皇帝性格嚴謹有序,審美趣味極高,據說素雅高貴的單色釉(顏色釉),正是他最喜歡的瓷器品類。
  雍正年間的單色釉瓷器,輕巧纖細,且註意構圖,有密集有留白,甚至還有規律的幾何形韻律紋飾。
  雍正在位期間最常見的單色釉釉色,應該是紅釉、黃釉和青釉。
  紅釉是在康熙時期進行改制燒至巔峰的品類,黃釉和藍釉,則可能更接近於雍正自身的審美趣味。
  還有,雍正時期,粉彩十分鼎盛。
  相比於簡潔素淡的單色釉,在富麗堂皇的粉彩瓷器上,雍正皇帝自身的特征就更加明顯。
  不同於其他時期的絢爛和堆砌,雍正時期的彩瓷圖案,明顯有收斂之態。
  器身上繪制的人景花鳥,均有明顯的縮小和聚攏特征。
  紋飾繪制的筆觸,也更加纖細。
  這使得瓷面上的圖畫,更加緊湊和錯落有致,富於立體感。
  同時,雍正時期的彩瓷用色,也相對比較淡雅,顏色柔和不艷,彩中帶素。
  釉色已經是這麽出色,而在器型之上,雍正瓷也別具壹格。
  雍正年間,瓷器器形的主流是胎薄體輕,工美嫵媚。
  甚至連各類常見的生活用瓷的大小,也有精致小巧的特征。
  當時的器形品類眾多,單說瓷瓶,就有不少。
  比如有抱月瓶、梅瓶、軟棒槌瓶、賞瓶、葫蘆瓶、天球瓶、橄欖瓶、弦紋瓶、雲耳瓶、觀音瓶等等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