请稍候...关闭

我的系統不正經

瘋神狂想

都市生活

大美院陶研中心大樓之內,陶藝勻工作室之中,壹群年輕人正在熱火朝天的工作!
...

杏書首頁 我的書架 A-AA+ 去發書評 收藏 書簽 手機

             

第壹千二百五十章 墨分五色

我的系統不正經 by 瘋神狂想

2023-12-17 10:40

  既然想要燒制翠毛藍瓷器,那就必然要了解這種瓷器的整個制作過程。
  首先,要清楚康熙翠毛藍與寶石藍的區別。
  康熙翠毛藍是人們對康熙青花釉色的稱謂,並作為康熙青花的代表色彩。
  主流是青翠濃艷,層次分明,是清代青花瓷器的頂峰。
  寶石藍這種藍色,比深藍色更深壹點,比較偏紫,代表冷靜、智慧等。
  是壹種晶瑩剔透的藍,比壹般的要隨色。
  康熙時寶石藍釉釉面,有桔皮棕眼和氣泡,分布比較均勻。
  當然,也有的釉面出現垂流狀。
  康熙和雍正年間的霽藍釉,都是仿明代宣德的品種,以盤、碗為仿制品。
  乾隆前期與康、雍差不多。
  而後期卻更精致了,到清朝後期霽藍很少,且都釉面不夠均勻。
  當今寶石藍釉燒制,多為仿制古代官窯制品,其中景鎮的寶石藍釉,已經達到了很高的水平。
  如果要仿制康熙時期的翠毛藍作品,不說釉色,只是說工藝,第壹個要註意的就是落款。
  這壹時期的翠毛藍作品,常見雙圈款,花葉款,動物款,也有很多器物沒有款識。
  這壹點要了解清楚,因為不是單純的字款。
  再就是胎,康熙青花的胎大多重,略感壓手。
  器物圈足底部,常見柴窯燒制形成的棕眼和點狀沈積。
  其次是繪畫風格,這個時期的作品,還有著明代晚期的遺風。
  有的是采用雙線勾勒圖案後,填色的方式;
  有的是具劈斧皴、披麻皴等各種方式。
  再說紋飾,康熙青花的紋飾內容,有刀馬旦,有古代典故,有龍鳳瑞獸,有人物,有動物,有植物,有長篇文字。
  最後是用料,康熙青花瓷的青花用料是兩種。
  壹種是珠明料,壹種是浙料。
  珠明料,青花發色呈翠毛藍;
  真實的呈色鮮藍青翠,無漂浮感,明凈艷麗,清朗不渾,艷而不俗。
  有的呈寶石藍色,鮮藍而不火氣。
  它與清代其它各朝青花,有很大的區別,時代特征十分明顯,並形成了壹種新的藝術面貌。
  浙料就不行了,青花呈色顯灰黑,灰藍,感覺浮,雜。
  康熙青花的發色,呈多層色級,即墨分五色。
  康熙青花的用料提煉方法,是明代晚期使用的火煆燒提煉方法。
  青花發色更純,更濃艷亮麗。
  青花瓷的燒造水平首推明代永宣,而能與蘇麻離青相媲美的,當屬清康熙的翠毛藍青花。
  熟悉古瓷器的朋友都知道,珠明料是壹種極其常用的青花料。
  特別是明嘉靖後,逐漸以珠明料為主要青料。
  珠明料中富含鐵質,燒制後會自然向下流淌少許,使畫面暈散如仙境,有壹種難得的古味,天然的意境感,十分難得。
  那麽怎麽才能得到翠毛藍呢?這就要看珠明料怎麽用了。
  “珠明料”由天然鈷土礦煆燒而成,是壹種典型的青花料。
  煆燒提煉過的珠明料,質量比直接使用生料好,色彩也穩定。
  根據成分不同分出等級,壹般品氧化鈷含量在2%以下,上品者氧化鈷含量可達8—9%,所以在發色上常有變化。
  這裏是重點,氧化鈷的含量,或者說的氧化鈷的多少,決定了青花發色。
  這壹點在元青花上也是這樣,就看氧化鈷的多少,決定了青花發色的濃淡,或者是明暗。
  以前使用的肯定是天然的明珠料,這就很難把握其內含有的氧化鈷多少。
  這才是燒制翠毛藍隨機性大的根本原因,而只要把控住這壹點,調配出適合的同種明珠料,就可以穩定的燒制出翠毛藍。
  而在古代,或者說是康熙之時,他們限於科技,限於對礦料的認識,並不能做到這壹點。
  因為天然珠明料,色散較大,含鈷不多,含錳最多,含鐵次之。
  而珠明料之所以呈現青色,是由於鈷的作用。
  而鈷比錳、鐵、鎳、銅等金屬氧化物,發色更為雅素。
  天然珠明料,呈現穩沈的蘭色!
  而用於合成珠明料的氧化鈷,雖呈現非常絢麗的蘭紫色,與天然珠明料總是不相同,缺少些許古味。
  真正的康熙青花,有著墨分五色的說法!
  這是指康熙中期,翠毛藍青花料用的是珠明料,藍色色中微微泛綠閃紫,色調豐富多彩。
  康熙時工匠們,已能熟練地掌握鈷料的特性。
  他們采用分“水皴法”、“斧劈皴法”、“披麻皴法”等,濃淡過度自然,青花靚麗清翠,發色明快鮮爽!
  畫面分濃淡深淺,景物有遠近層次!
  通過墨分五色,將國畫的筆墨意趣,在瓷器上表達得淋漓盡致。
  而想要做到這壹切,必然離不開對於明珠料的研究。
  對於珠明料的特性,只有相當熟悉,才能精準把握用筆的分寸。
  就是有著種種特性,所以珠明料大多拿來做紋飾類作品,畫山水的並不多見。
  因其繪畫難度較高,燒制效果也不盡人意。
  例如,硬彩、青花,均以康熙為極貴。
  清代人陳瀏在其著作《陶雅》壹書中稱:“雍(正)、乾(隆)兩朝之青花,蓋遠不逮康(熙)窯。然則,青花壹類,康(熙)青雖不及明(代)青濃美者,亦可獨步本朝矣。”
  康熙的翠毛藍青花猶如佛頭之青,在燒造時要想完美表現它的魅力,需要幾方面的配合。
  首先康熙瓷的胎骨密度最高,其次是與胎骨同樣重要的粉白色釉面。
  它依附在緊密的胎骨之上,緊繃平整、細膩白潤,釉表有玉質般的光暈。
  粉白色的釉面,與艷翠的青花,形成強烈的反差,使翠毛藍的色感更加嫵媚動人。
  從這種種特征,或者說從種種跡象來看,要想準確燒制翠毛藍,其實是有幾個關鍵點的。
  壹個是溫度,必然是高溫的,但是具體高到什麽程度,卻有是不壹定。
  燒制翠毛藍瓷器,肯定需要高溫,但又不是固定的高溫,就壹定能燒制出來。
  這裏面肯定是有原因的,唯壹的原因,就是原材料。
  所以,接下來就是控制原材料的穩定性,只有材料穩定,也就是含有的各種元素穩定,才能夠控制翠毛藍的燒成溫度。
上壹頁

熱門書評

返回頂部
分享推廣,薪火相傳 杏吧VIP,尊榮體驗